广西植物研究所——人工林生态学效应综合科研野外观测塔
广西植物研究所由我国现代植物学的创始人陈焕永先生于1935年创立。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自然科学研究所。 1952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96年,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下。全名是中国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西植物学研究所。 1958年,桂林植物园成立,广西植物研究所实行了花园管理制度。
在“十二五”期间,研究院将重点研究国家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和工业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力争将研究院建成中国-东盟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植物物种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以及科学知识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国家基地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技术来源,主要用于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化学,植物资源,植物遗传育种和引种栽培,植物保护以及在园林植物学等领域进行研究。
研究所目前拥有6个研究中心,包括植物资源和植物地理研究中心,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心,经济植物研究中心,园艺园艺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和野生珍稀植物保护中心,研究部门等;重点实验室,即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广西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国际合作基地—“广西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生态”国际合作基地;拥有近500,000个标本,位居中国十大植物标本室之首,也是华南地区第二大植物标本室-广西植物标本室(国际代码:IBK)。建立了覆盖广西重要生态区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的实地监测与研究站,以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示范基地。 “北部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站”成为国际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网络。唯一的喀斯特站是广西首个“人造森林生态效应综合科学研究实地观测塔”。
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