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率先完成国家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图) (/9)
南宁市率先完成国家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图) (/9)
广西新闻网南宁9月30日讯(通讯员 陶启英)9月30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和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方案》及《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印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广西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南宁市体育管理培训中心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的工作,在南宁市体育局和南宁市卫健委的指导下,顺利圆满完成了国家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此项监测工作的城市。
高度重视体测工作
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每五年举行一次,旨在充实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南宁市此次监测抽样人群覆盖5县7城区,计划样本量分为城镇和农村人群共2880人,到目前为止测试了3000人,年龄段分为幼儿(3-6岁)、成年人(20-59岁)、老年人(60-79岁)三组。
监测工作启动后,南宁市高度重视,不仅要求各县区从强化强首府战略意识的高度,把国家的要求传达、宣传、执行到位,让每一位测试者了解国家每五年开展体质监测的意义和目的,并为他们提供全面分析的个人体质报告和科学锻炼的运动指导方案。
体质监测结合医疗专家送健康
根据《南宁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南宁市体育局联合南宁市卫健委作为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主办单位,在南宁市卫健委组织协调下,南宁市各县区卫生健康局配合体测工作,不仅为体测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工作,还在5县7城区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专家义诊等相关体医融合工作,为3000多名群众直接送上了“健康大餐”。
体质监测走进田间地头
在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南宁市体质监测工作人员引导100余名村民先后参加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的检测,包括肺活量、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反应能力等十余项考验。
忙里忙外几轮“比拼”之后,村民们很快拿到一份体质综合报告。对于村民袁先生来说,这样的测试类似于体检,“村里的条件和城里没法比,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现在让专业的器材和数据来给自己的身体打打分,我们就知道在哪一方面应该注意、是不是应该加强锻炼了,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回去以后要带动全家一起做运动。”
在国民体质测试中,抽样工作人员广泛走向田间地头,借此机会掌握基层群众的身体情况,指导村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零振美说,随着运动健身意识的提升,当地贫困村的体育设施普遍得到了完善,闲暇时村民的娱乐活动更多从牌桌转向了运动场,但群众还需要更多地类似的知识普及和运动指引,帮助他们保持健康锻炼的好习惯。
受测群众获得“运动处方”
在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通过握力、坐位体前屈、15米障碍往返跑、体脂率分析等多方面测试,工作组发现3-6岁孩子们的各项指标大多出色,相对于农村幼儿,城镇幼儿的体质合格率有明显提升,但在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上还有改善空间。幼儿园方面根据孩子们的“运动处方”,计划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加强拉伸环节,补足体质上的“短板”。
在南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5岁的小蒙在绝大多数测试项目中获评“优秀” ,唯独在反应能力上仅仅拿到“合格”。报告显示,他的身体综合能力很强,但“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差,应答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肌肉的动作速度较慢”。专家提醒他今后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加强灵敏性练习,以提高应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
79岁的市民何文启则拿到了一个全满分的优秀成绩,专家们也借机向大众宣传了何大爷的“秘诀”:多年如一日的健康饮食和作息,保持科学运动的好习惯。
据悉,南宁市的样本采集工作完成后,将结合广西区内其他城市的数据,于10月汇总至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南宁市体育局方面表示,今后将聚焦南宁体育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推动南宁市居民的健康关口前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南宁建设。
来自广西体科所的邹金辉老师介绍,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与前几次体测有新变化,比如成年人机能指标中的台阶测试没有了,出现了功率自行车;素质指标中男性增加了1分钟仰卧起坐,女性增加了跪卧起坐;老年人指标中增加2分钟原地高抬腿和30秒坐站试验;幼儿测试网球掷远、10米折返跑没有了,出现了握力和15米绕障碍跑。邹金辉表示,因目前国家最新体质监测标准还没有出台,今年监测结果如何还不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