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南宁地铁工匠:精髓在于精巧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自现代以来最大的梦想”,并说这一梦想“必将成真”。如果说“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项目,那么我们每个地铁工人都是完成这个项目的普通和普通的“工匠”。让我们与这些捍卫“中国梦”的地铁建设者一起,以“恩典”来对待他们。
01
罗文敏,一个意志坚定,敬业的地铁工匠
罗文敏,中共党员,1984年出生于广西柳州。2011年11月加入南宁市轨道交通集团。现任南宁市建设分局副处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他从事地铁建设管理已有9年了。他先后参与了广州和南宁的许多地铁线路的建设,并在地铁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目前,他主要负责南宁地铁1、3、4、5号线和2号线扩展的停车场,仓库和综合基地的项目管理。
坚强的意志,永不放弃
今天,在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东段尽头,有一个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仓库。四年前的位置仍然是一片高山,茂密的森林和无法通行的车辆的旷野。完全改变外观只用了两年时间。由于罗文敏的工作地点和住宅区在附近,因此他晚餐后经常去屯里仓库,看着他流血出汗的车底,看着灯火通明的工厂区,火车整齐地停着。 ,为了进出,看着同事们在运动场上奔跑,思绪里充满了思绪,而过去也传到了我的心中……
2011年11月,罗文敏辞职,回到家乡广西,加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领导加入后分配的第一项任务是:为地铁列车建造一个“家”,负责1号线停车场和仓库的建设和管理。开始接受任务时,他也感到困惑。角色变化,工作内容和程序都大不相同,他感到无底,仿佛触碰石头过河。罗文敏经常说:我的词典中没有“征服”一词。无论困难有多大,问题有多少,我们都必须继续前进。他用自己的热情努力工作,他的技术和拆除同事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摆脱了中石化石油管道搬迁和改革工作的骨干,这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有了这种热情,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1号线的停车场和仓库也逐渐步入正轨。 2015年8月4日,屯里仓库成功实现了接送仓库投入运行的里程碑式目标。 ,2016年6月28日,实现了东部地区试运营的目标。
忠实地履行职责,做出贡献
火车的住所已经建成,罗文敏的小住所已经从居住了六年的不到30平方米的城市村里的一所出租房屋变成了公司对面社区中的新房。 。他们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
1号线的地铁站就像他的女儿一样,但是这个“女儿”比他自己的女儿受到的照顾要多得多。曾几何时,由于时间紧迫和许多问题,我白天忙于现场,晚上却忙于开会。到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早上,孩子没有醒来,但他已经离开了。罗文敏说,她希望自己长大后能了解这位无能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事业能使女儿感到骄傲。罗文敏说,他是家庭中许多兄弟姐妹中唯一的大学生。直到今天,他70岁的父亲仍在乡下务农。他说,由于他忙于工作,他兑现父母双方到首都的承诺尚未兑现。现在他的一位亲戚再也不能走了。永远后悔。
跟随任务并前进
今天,1号线已经正常运行了两年。罗文敏告别了1号线,转而投资3号线的新卫站,4号线的五乡站和5号线的纳洪。基地,2号线东延伸的新村停车场和所有过程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的建设和管理。
在短暂的采访中,几组人找到罗文敏来协调问题,他认真对待并找到了症结所在。从1号线所有者的代表到部门主管,再到现任负责现场业务的部门副主管,地位的变化使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现在,他对站点的构建过程更加熟悉,对站点的过程设置有了更好的了解,并且对站点的安全性和质量有更严格的要求。他与几个精力充沛的兄弟一起在城市郊区以及各种线路和网络的场景中战斗。他喜欢告诉兄弟们,进入新时代需要新的行为,新的作法和广阔的视野。 ,思路必须清晰,步伐必须坚定,目标必须是长期的。
02
细心完美的地铁工匠田闯
田闯,中共党员,1981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2005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他于2013年6月加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目前是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的建筑分公司。土木工程第三部门项目主管。
田闯从事建筑和项目管理已有13年。他曾参与过杭-高速公路,台中银铁路,京沪高铁,天津地铁三号线民用建筑和南宁地铁三号线的项目管理。 2009年至2012年,中铁十二局建设单位负责民政建设时,同志被多次评为“建筑行业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和“优秀公司从业人员”。2013年6月18日,田闯同年加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南宁火车东站区的选址,道路配套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成功实现火车东站区的通车2014年6月28日。他于2015年开始负责轨道交通3号线监管第04监督段(土木工程8、9、10、11工作区)的建设相关管理。自进入南宁地铁公司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个人”。 2017年,在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中,他被评为示范劳动技能大赛优秀建设者。
田闯积极参与地铁建设项目的科研工作。目前涉及的相关研究项目包括清秀山站的半成岩开挖,结合超深地铁站绿色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地铁盾构隧道同时注浆的实时检测技术。设备研究,各种科学研究课题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田闯从事建筑和项目管理已有13年以上。他始终以一丝不苟和完美的精神坚持建设的第一线。不管技术有多困难,无论施工风险有多高,他都可以始终协调各方,共同努力。 ,克服困难,万无一失。
积极推进和协调管理,以确保质量提高
田闯负责管理南宁地铁3号线金湖广场站至总部基站的4公里地铁建设项目,该部分的投资约为22亿美元,包括6个站和4个部分。由于其位于南宁市中心和繁华的地区,对地铁建设有很多限制。在项目开始时,他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并稳步进行详细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8、第九工作区位于南宁市金湖广场和民歌湖一带,周围有许多建筑物,人流量大。他主动与市交警支队和设计单位联系,合理优化交通疏散和管线搬迁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有限场地的施工效率。 10、11建筑面积涉及在the江下挖的60米超深车站。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同志结合实际工作条件,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分析了地质水文条件,并结合了有关各方的意见。合理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地铁建设安全顺利进行。其中8、10个工作区域在2017年被授予“自治区安全与文明标准化工基地”荣誉称号。
整合资源,根据项目特点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安全和质量
金湖广场站是3号线最深的露天站,也是南宁地铁历史上最复杂的站。车站的主要结构的基坑深度为32.6m。基坑东侧距高层建筑约4.5m,西侧距地下购物中心仅2m。这是一个典型的偏置应力系统。同时,该站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富水砂层和圆形砾石层埋藏深度为15m〜25m。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水和沙涌。深基坑的施工风险巨大。主要的风险源预防和协调工作组被列为一级风险管理和控制项目。田壮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收集了类似基坑开挖的成功案例,列举了车站建设的技术难点和安全隐患,并提出了“试验”与“预防”相结合的基坑开挖方案。指在开挖之前评估围护结构的质量,以及在开挖过程中监控支撑力系统和基坑的变化。 “预防”是指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预控制。经过全面总结后,将采取措施分解风险点。 “量测”与“预防”的结合,保证了基坑的安全与质量,为顺利实现结构屋面等关键节点的工期创造了条件。
坚守一线,加强信息管理,确保盾构隧道安全穿越the江和运营线
2017年9月,金湖广场站至洋溪站段的左盾通过了1号运营线。这条地下通道是南宁地铁建设历史上首次穿越运营的地铁线。施工极为困难。异常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在圆形砾石层的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扰动对地面沉降的变化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田闯同志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四个及时”的原则,即综合反馈信息及时指导盾构的建设,从而实现及时发现,及时联动,及时应对。 ,并及时管理。组织所有参与的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和救援队成立应急联动小组,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开放专用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对信息进行分析,根据信息调整盾构的施工参数,并在初期控制沉降和变形。坚持了7个昼夜后,金阳段的左线盾牌顺利越过了第一条线。
青秀山站至市博物馆站之间的距离是迄今为止南宁地铁项目的最长距离(间隔为1990m,经过Yong江420m),埋深最大(最大埋深为)。 61.8m),而围岩强度是区间隧道中最高的。在该部分的盾构隧道施工中,大块的鹅卵石经常被堵塞,刀头严重磨损。双车道隧道已经积累了13个位置和工具交换。田创值班,并严格控制高风险的施工环节,例如开仓和更换工具。同时,组织了施工各方的讨论和研究盾构刀头的改进和刀具的选择,最大程度地克服了刀头的磨损问题,满足了工期节点的要求。
经过十年的努力,田闯作为南宁地铁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孜孜以求,务实,孜孜以求,致力于安全和质量,致力于创建高质量的项目。站在最前线,追求完美,不懈努力和进取,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涵义。
03
贾绍东,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地铁工匠
贾少东,中共党员,1985年5月出生于山西晋城。2008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2012年3月加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建设部第一土木工程部门监事,负责南宁市东线东站,火车站至民族广场站段,南宁剧院段的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和部门规划与综合管理。 2号线站到朝阳广场站,5号线的武夷立交站到北湖南路站。
不怕困难,勇敢地承担重担
2012年加入公司后,他担任南宁东站和东东客运站的业主代表; 2014年4月,他担任第一个土木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主管,负责部门计划统计和综合部门的工作; 2015年12月开始负责1号线,2号线和5号线的土木工程管理。每次工作调整都是他一生中的新挑战。随着工作的不断调整,他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并逐渐对建筑部门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作为项目主管。后来,他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在公司领导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部门负责人,他一一克服了他们。
由贾少东负责的一号线火车站和朝阳广场站是全线车站最宽,最深的基坑; 2号线南朝段是南宁the河下的第一条隧道,施工风险非常高。同时,民族广场站子项目的超浅埋隧道也位于民族大道上,具有较高的建设性和政治风险; 5号线的汉塘站至北湖南路站也是整条线的困难路段。一般来说,他负责的招标部门是每条线的关键线,施工期压力相当大,但他并不感到胆怯,而是在不担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完成进度表节点。他知道压力是动力,只有在困难的工作中他才能变得更好。
面对困难,开拓思路
项目一线的管理人员将面临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项目本身的问题以及影响项目的各种外部因素。作为公司的一线经理,贾绍东有很多想法和方法,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每次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可以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火车站三期交通救济的外部协调量特别大,但他掌握了主要矛盾并分解了影响交通引导和改革的各种外部因素。他积极与商店老板,警察,城市管理和火车站工作人员合作。解决问题的协调和灵活沟通确保了火车站如期封闭。打破朝阳站的地面连接墙是非常困难的。他召集施工监理单位召开计划讨论会。最后,他通过反向思维,提出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来解决朝阳站地面连接墙的破坏问题。南朝段突然遇到了River江北岸。滑动桩侵入隧道,导致隧道在施工期间停顿。由于抗滑桩的审批过程漫长,他提出通过应急救援的方式组织施工,最终获得市领导的支持。南宁剧院站施工工期严重拖延,因此他领导了施工监理单位。他亲自制定了当日准确的施工计划,并当场实施。为了确保2号线如期开放,他亲自参加了现场管理,并与施工前线的施工单位一起工作。他经常说:“方法多于困难,但我暂时还没有想到,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不会有障碍。”
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每个人都有困难时,每个人都会感到绝望。贾绍东也不例外。局外人认为他活泼开朗,但他也有很多担忧。他担心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内心里,有时他也很困惑,不知道解决问题的主意是什么,但他从不放弃,睡不着并继续思考并设法解决问题。
2016、2017年是1、2号线全面开放的一年。他一个接一个地负责投标进度表问题,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通常,一个问题尚未解决,另一个问题接followed而至。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面对困难,并一一克服了困难。因为他相信毅力就是胜利。
别忘了你的初衷,继续前进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也收获颇丰。他对地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有较为系统和清晰的了解。同时,他已经得到公司和同事的认可。每年由公司的优秀员工来评判他。政府授予“南宁市在投资和重大项目推广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的称号,并于2017年被南宁市共青团授予“青年岗位专家”的称号。他知道,荣誉仅代表过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仍然需要继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并不断进取。
5号线的干线分布在老城区,车站区域管线复杂,疏散交通困难,征地拆迁困难;长而大型的基坑和深基坑比比皆是;该断面隧道穿过老建筑,越过River江,越过既有线,再挖隧道施工,5号线的总体施工难度和风险要高于2号线1、。他负责的从五一交汇站至北湖南路站的路段仍然是整条线的关键部分,但凭借1、2号线的经验和教训,他坚信可以克服所有困难。 ,它是第5位。生产线如期开放,并发挥了全部实力。
地铁业务是朝阳产业。他感到很荣幸有机会涉足这个行业。作为南宁地铁的建设者,他感到非常自豪。他理解的聪明才智是“在遇到困难,毅力,毅力,决心和勇气时”,克服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是勇于知道山上有老虎,走在老虎里的勇气。高山,即使有成千上万的高山,他也会一如既往地竭尽所能完成各种任务。相信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他将继续不懈努力,坚定不移,尽职尽责,继续迎接新挑战,再创辉煌,为南宁地铁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