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qt交流 南宁市隆安县:让农场的地方特色走出高山,打开财富的“大动脉”,村民有摆脱贫困的路
村民在饲料库中除草。南宁晚报记者魏薇摄
要致富,首先要筑路。道路开阔,工业蓬勃发展。近日,记者在龙眼县桥尖镇龙村村看到,从龙村村路到龙鼓的工业路沿山蜿蜒,犹如一条金线在山上盘旋,开辟了肉牛繁育基地与养牛场之间的交通。饲料基地“大动脉”还允许农民的土特产出山,支持了村民致富的梦想。
龙松村是南宁市56个贫困严重的村庄之一。它位于四面环山的偏远大石山区。为了纪念村民翟富峰,在修路之前,每次出门都要走泥泞的小肠,还得爬两三个山坡。交通很不方便。
为了发展产业,村干部,村第一书记余尚龙等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龙松村位于大石山区,但仍具有发展肉牛养殖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例如,自然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这对于预防疾病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荒地和零散的土地可以耕作牧场。龙松村有种玉米和甘蔗的传统,附近村庄的农作物很丰富。另外,村民们一直有养牛的传统。因此,龙聪村决定将肉牛养殖作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在龙聪村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园,发展肉牛养殖。
肉牛必须吃绿色饲料,肉牛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有足够的开放空间来种植牧场和玉米。经过讨论,龙聪村委会提议在龙聪村有一块土地,在山脚下已被废弃了近十年。它可以用作草场的饲料基地。
后来,龙松村利用企业和南宁市检察院的捐款以及龙安县的76万元资金,从村道发展到山坡下的饲料基地。但是,道路建设过程很困难。由于工业道路位于大石山区,因此从嘴到底部的高度差很大,达到100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爆破公司进行爆破,以降低路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条全长1.3公里的工业路于201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最近,在这种饲料基地中,玉米的生长与成年时一样高,叶子鲜嫩。村民翟才叶等人正在玉米田里除草。他说,从龙松屯村路到龙鼓的工业路建成后,走出去比较方便。如今,他在闲暇季节在基地工作,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
龙水村还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抓好土地流转和增加附近用工收入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产业发展,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为有需要的人增加收入。据了解,到2019年底,龙村整个村庄如期摆脱了贫困。 (《南宁晚报》记者魏薇)